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实现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用原则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对增强数据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利用地学信息资源进行地学知识服务,帮助用户解决由于原始的资料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松散地存放于各处,无法有效利用的弊端。
综合利用地质数据、社会属性数据,以及由物联网和互联网产生的相关动态数据,将地质单元内自然资源进行“标签”化,用一系列的标签来描述特定地理区域地理地质和社会属性特征,服务于自然资源规划、保护、利用等。
地球大数据通过多种对地观测方式、地球勘测方法及地面传感网产生。其数据集包含海量、多样、多来源、多时相、多标量、高空间、极复杂、非结构性的信息,这极有利于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层次发展。
地球大数据具有规模大、来源广、多样化、多时相、多尺度、高维度、高复杂性和非结构化等特点,是针对地球科学形成的新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方向。
本地工作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分析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地学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边缘计算等方法。
地学数据存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索引;
地学数据计算:计算任务、处理任务多、工作量大;
地学数据应用:可视化表达,应用理解、多学科数据交叉应用、非专业人士的理解。